1、事故经过
1984年12月3日发生在印度博帕尔的甲基异氰酸酯(MIC)泄漏事故,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工业安全事故。事发后短短的几天内造成3000多人死亡,5万多人双目失明;据ILO 数据,截至2004年死亡人数已上升至2万人,另外有6万余人需要接受长期治疗。
2、事故原因
1.承包商违章作业。没有按要求加装盲板,没有申办作业票。
2.工厂为降低成本,停用了储罐冷冻设备。装置原设计有一套冷冻系统,使MIC的储存温度保持在0℃左右。工厂为降低成本,停用了储罐冷冻设备。装置原设计。在冷冻系统停用后,储罐温度为常温。原储罐报警温度为11℃,停用冷冻系统后调整为20℃。
3.安全设施失效。事故发生时,MIC的排放量大约是洗涤器设计洗涤量的200倍;而且火炬正处于维修状况,与工艺系统分开了。另一项安全设施是喷淋水系统。在3日凌晨1点钟,操作人员启动了喷淋水,但最高只能喷到离地面15米处,而泄漏的MIC蒸气达到了距地50米的高度。
3、事故扩大的因素
4、事故教训
1.管理层对于安全的重视是实现安全的根本前提。
2.科学的管理系统,以及管理者、工程师、操作及维修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能力,是实现安全必不可少的条件。专业安全与职业安全同等重要。
3.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。只有全员各负其责、共同把关,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。
4.应急设施必须始终处于备用状态。
1、事故经过 1993年6月2日,兰州炼化总厂催化剂厂新建3000吨/年分子筛装置在开工试生产阶段中,因仪表风系统串入水,并将水带到了阀门的 ...
2019-03-151、事故经过 1988年6月3日,天津石化公司炼油厂油品车间石脑油罐检修过程中,发生一起重大伤亡事故。 当日15时20分,第四建设公司所属综 ...
2019-03-151、事故经过 2003年7月3日上午8:30,某建设公司工程项目部仪表调校班陈红生、齐国栋、王锡娟及检修车间职工李某,在3万吨/年乙炔装置压 ...
2019-03-151、事故经过 2002年11月4日,某公司合成橡胶厂聚丙烯车间安排清理高压丙烯回收罐(R-104a)和原料罐(R-101a、b、c)内的聚丙烯粉料。车间通 ...
2019-03-151、事故经过 2002年9月,某氮肥厂制氢车间2#油气化炉在运行期间发现系统阻力上升,于9月12日停炉,9月20日交出大修。9月23日,在连接气化 ...
2019-03-151、事故经过 1999年7月28日16:00左右,某公司甲酸分厂甲酸生产装置因故障全系统停车进行检修,合成反应器喷管坏,需进器内进行维修。 ...
2019-03-151、事故经过 1998年7月31日16:05,某厂工程公司一公司钳工六班王吉兰组6名职工在炼油一部一催化装置空冷泵房检修凝缩油泵B214/1。当把泵盖 ...
2019-03-151 、事故经过 1984 年12月3日发生在印度博帕尔的甲基异氰酸酯(MIC)泄漏事故,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工业安全事故。事发后短短的几天内造成 ...
2019-03-151、事故经过 2008年7月11日,洛阳分公司排水车间新建斜板隔油装置油泥井的排水管线不通。7月12日,洛阳炼化工程公司2名临时工王某、丁某 ...
2019-03-151、事故经过 7月21日,中原油田建设集团在榆济输气管道工程第十六标段(位于濮阳县柳屯镇马寨联合站东100米处)吊卸Φ508钢管。在下卸第 ...
2019-03-15